蘋果 本 益 比

苹果公司 (AAPL) 本益成长比(PEG): 1.42 倍 (到昨日收盘为止)

温馨提示:

PEG 计算结果基于盈利增长比率的预期(即该预期对应的预测值),对于同一家公司的增长预期,不同机构/个人的预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因此 PEG 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苹果公司的动态 PEG 为 1.42 倍。

PEG Ratio = 24.24 倍(PE) / 17.07 倍(盈利增长比率)
= 1.42 倍

苹果公司本益成长比TTM走势图

      苹果公司于1977年1月3日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法律注册成立。公司设计,制造和销售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和配件,并提供各种相关服务。

名词解释

PEG 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速度得到的数值,英文全称为 Price / Earnings To Growth Ratio。
PEG 是用来评估一家公司的当前股价和该股票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匹配的一个财务指标。

苹果公司年度 PEG 数据

【硬件】行业比较

计算公式

本益成长比公式为:

本益成长比 (PEG Ratio) = 市盈率(PE) / 盈利增长比率

解释

本益成长比(PEG) 指标也称为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股价盈余成长系数,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速度得到的数值。

PEG 指标经常被证券经理和分析员作为评估被低估或高估的股票。PEG 指标既考察公司当前的盈利与市价之间的关系,又可以通过盈利增长速度评估未来一段时期内公司增长预期下的股票价格水准。

如果 PEG 值小于1,一般认为股价被低估,或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成长性不看好。
如果 PEG 大于1,则这只股票的价值可能被高估,或者市场认为该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市场的预期。

面对 PEG 值小于1或大于1时存在的两种相反观点时,可以通过其他关键指标判断,比如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或者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思想,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明确 PEG 指标包含的意义。

实际投资中,对待 PEG 指标反映企业是否低估或不被市场看好的问题上,也有较主观的因素。例如某只股票当前不被市场看好,有可能是因为其价值没有被市场挖掘出来,处于低估状态。PEG 值大于1的情况也一样,被当前市场看好的股票,也许存在着风险。因此,在解读 PEG 的市场意义时,需要了解公司的成长性是否与股价的上涨相匹配。

使用 PEG 指标分析中,需要结合市盈率、PEG 和预估 PEG 一起来分析,同时还要考虑营业收入增长率、销售毛利率等指标。

注意

  1. 利用 PEG 指数评估股票当前和未来价值时,需要结合市盈率、PEG 以及预估 PEG 进行综合分析。
  2. 对企业的历史盈利增长率的综合计算和对未来盈利增长的预估是决定 PEG 值是否有效的关键,只有较正确地评估企业的盈利增长,PEG 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反而误导投资者。在计算企业历史 PEG 和预估 PEG 时,都需要依据历史盈利增长数据,这些数据最好为5年以上。对于某些新上市的公司,如果无法找到5年以上的数据,可以采用年报加季报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3. 判断 PEG 值的高低或股票是否高估,不能只看该项指标数字本身,还要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比较分析
  4. 。如果某公司股票的 PEG 为3,而行业内竞争对手们的 PEG 都在5以上,则该公司的 PEG 虽然已经高于1,但其价值仍可能被相对低估,说明市场给该公司所在的行业给予了整体性增长的预期。
  5. 要注意不同公司的会计报表周期,PEG 并不适合与会计周期不同的公司进行比较。因为不同的会计周期会导致不同的统计数据,这样所得到的 PEG 值之间就没有可比性。例如公司年报,每年出年报的时间间隔较长,有的公司在1月初就公布,而有的则到4月底才公布,这给对比分析带来较大的麻烦。4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可能早已面目全非,这对于交易型投资者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这里有一个替代方法,采用最近的两个半年或4个季度已公布的盈利数字,使之尽可能与当期的数字相近。
  6. PEG 指标较适用于评估盈利成长中的公司,评估成熟稳定的公司时,PEG 并不能发挥多大的效果。
  7. PEG 指标不适用于评估那些目前处于亏损或是获利衰退的公司。也就是说,PEG 值更适合激进的投资者选择正处于成长之中的上市公司。


获取更多美股"低"本益成长比


  • 股價

    -

  • 漲跌

    漲跌

  • 漲幅

    漲跌幅%

  • 成交量(萬)

    累計成交量

  • 總市值(億)

    -

  • 產業

    產業

  • 證券類別

    證券類別

本益比

年季

收盤價

本業佔比%

本益比(近四季)

每股稅後盈餘(元)

營業利益(千)

稅後純益(百萬)

2022Q3 138.20 100.96 24.05 1.29 24,894,000 20,721
2022Q2 136.72 100.04 23.25 1.20 23,076,000 19,442
2022Q1 174.61 99.47 30.11 1.52 29,979,000 25,010
2021Q4 177.57 100.60 32.52 2.10 41,488,000 34,630
2021Q3 141.50 102.31 28.26 1.23 23,786,000 20,551
2021Q2 136.96 99.00 31.12 1.30 24,126,000 21,744
2021Q1 122.15 98.19 33.13 1.40 27,503,000 23,630
2020Q4 132.69 99.87 40.07 1.68 33,534,000 28,755
2020Q3 115.81 99.15 34.37 0.74 14,775,000 12,673
2020Q2 91.20 99.65 27.06 0.65 13,091,000 11,253
2020Q1 63.57 97.85 19.34 0.64 12,853,000 11,249
2019Q4 73.41 98.65 23.61 1.25 25,569,000 22,236
2019Q3 55.99 96.89 18.32 0.76 15,625,000 13,686
2019Q2 49.48 96.92 16.32 0.55 11,544,000 10,044
2019Q1 47.49 97.26 15.07 0.62 13,415,000 11,561
2018Q4 39.44 97.66 12.60 1.04 23,346,000 19,965
2018Q3 56.44 98.15 19.43 0.73 16,118,000 14,125
2018Q2 46.28 94.94 17.06 0.59 12,612,000 11,519
2018Q1 41.95 98.31 16.85 0.69 15,894,000 13,822
2017Q4 42.31 97.20 17.97 0.97 26,274,000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