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教學心得

     上週五(10/25)到台南一所知名的明星高中參加本學科的教師專業知能研習,主要內容如下:

一、多元教學部分:

主要是在介紹一些可於課堂上運用的互動式教學方法(策略),正面意義是可以讓學生們有不同的學習氣氛,增加學習趣味。但負面意義是,在有限的教學時數限制與考試成績要求下,真的很難落實運用,理想有點過高(比如分組討論或腦力激盪法等,偶而淺嚐可以,但無法經常運用,因為真的很耗費時間)

二、差異化教學經驗分享方面:

    基本上演示者並沒有提供具體的內容,只是介紹其所教學班級的一些狀況,對於所謂差異化教學交代不是很清楚,因為社會科基本上有先天上的困難,比如,無法像英文科,可以在一班學生中有明顯的區分出學習差異化的組別。

    基本上社會科學生的差異化不是很明顯。因此兩位演示的教師,尚未能具體呈現差異化教學的成果。

    差異化教學的另一個訴求是把教與學翻轉過來,意思是讓學生回家作學習的功課,至於在學校課堂上,則是進行複習的活動,以釐清學生的觀念等,但是,這也要教師根據該班的特性才能決定是否採用?以免造成知識的零碎、片段。

    其實,不管是否有差異化現象,事實上老師在面對一個班級學生,原本就應抱持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獨立的學習生命體,在他們的學習與養成過程中當然都不太一樣,因此老師們應盡可能考慮學習差異化的現象,據此安排適當的教材與進度。

    意即,教師不僅會教,而且能教會,而學生不僅肯學,而且能學懂。這是需要教與學互相與一起努力的,僅僅是單方面的要求,將會是事倍而功半的。

    至於學生端是否能配合?家長(即家庭教育)的態度就很關鍵!家長如果能一起陪伴自己的小孩好好學習,那當老師的豈有不認真教學之理?反之,如果家長不關心自己小孩,放任自己小孩,那當老師的,縱有三頭六臂,也只有徒呼奈何啊!!(以上是個人的管見)

差異化教學係指教師能依據學生個別差異及需求,彈性調整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並引導學生適性發展,此觀念應與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相通。

差異化教學的哲學思維與羅爾斯(Rawls)的正義論相當接近,是後現代主義的一種教育體現,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時代,教師應跳脫以齊頭式平等為教學圭臬的觀念,對於不同的學生,要給予不同的學習空間,真正的公平是給予每一個學生成功的機會,正視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與學習權。

差異化教學基本精神及意涵即在於接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先備知識不同、學習興趣不同、學習需求不同,因著不同因素的差異,教學上就必須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其目的在於使學生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差異化教學是建立在三個理論基礎上:

1.腦力研究(Brain-based Research):透過腦力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哪些的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了解愈多,愈能有助於教師提供學生更有效學習。

2.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了解學生運用視覺、聽覺或動覺接收訊息的偏好,以及學生多元智慧,可以幫助教師採取適切的教學。

3.真實性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經過測量之後,能夠瞭解學生是否學到老師所教的內容,所以課程必須與學生學習結合,教學策略必須配合學生需求,評量必須是多元、彈性和適切,且能評估學生持續的表現。

差異化教學也是一種教學上的概念,其目的不是要教師從此教學全部都得差異化,而在於建立教師具有尊重差異的概念。當班上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呈現出學習效果不一的時候,教師就應該思考進行差異化教學,使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都能達到一定的標準(非相同的分數);而差異化教學的基礎建立於持續性及多元化的評量,能夠忠於呈現學生學習的成效,以作為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準據。

差異化教學與個別化教學雖都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和需求,但前者是在班級教學過程中,可視學生實際需求彈性調整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評量方式;後者則是由學生自定課程內容、自訂學習進度、自我學習負責,教師給予個別輔導,是以,差異化教學要比個別化教學更廣。

差異化教學涵括五個面向:

一、內容(content)的差異:內容的差異是指教學內容及如何教二個向度,也就是教材及教法。

在教材方面,教師應考量學生的程度不同(也就是準備度不同),給予不同的內容,同樣是英文,有的班級可以全部教完,有的班級可能只適合教一半,而且需從國中的內容開始教;有的學生可以給予高層次的問題,有的學生則是以帶著讀的方式學習,其精神在於使每一個學生以最大的進程達到學習的進步。

在教法上,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多元智能的不同,給予多元的教學法,有的學生用聽講的方式就可以學得好,有的學生則是透過實作可以學得好,當教師的教學在課堂上呈現出差異的情形時,可能就可以思考學生的學習方式需求,以提高教學的成效,當然,這與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有直接的關係。

二、過程(process)的差異:過程的差異是指的是教師透過教學活動的安排,使學生將學習內容內化的過程;差異化教學在於重視透過小組的學習與討論,以程度不同的問題,盡量使每一個學生了解到為何要學習這個單元或是這個單元所應該要學到的技能,並能將其適當的運用,換言之,也就是將知識內化為學生本身的知識,而這個過程是必須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加以達成,例如:發表、討論、實作等。

三、成果(product)的差異:成果的差異是指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而非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後,學生可以展示其學習成果的樣態,因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可以讓學生以其最擅長的方式表現其學習成效,就如老師可接受一位特殊的學生以畫的方式寫作文,這是一種多元的成果差異(當然,其最終的目標仍是讓學生學會以文字表達思想)。

四、學習氛圍(affect)的差異:學習氛圍的差異重點在於強調學習的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特性,教師應配合班級的學習氛圍作最好的導引,在班級現況的基礎上,以教師專業,營造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當然,接納每一個學生、公平而尊重地對待每一個學習個體可說是最核心的。

五、學習環境(environment)的差異:學習環境的差異則是指學習的空間、學習的時間、教具的支援等,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不同,教學應考量空間的差異(不同的教室或校外參觀)、學習時間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具呈現教學內容等,其目的在於給予學生最佳的學習果效。

落實差異化教學的策略,首先必須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學習風格;然後採行不同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例如:實施彈性分組教學、個別化教學或問題導向教學…等);最後則採行多元質性學習評量,來了解學生學習成效,作為未來教學之改進。

●本篇文字整理自: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08期吳清山院長及差異化教學簡介宜蘭高商曾璧光主任。

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教學思維與可行策略

翁明達/臺北市義方國小校長

壹、前言

「差異化教學」一詞,近年來如火如荼地出現在各個學術研討及教師研習會場,希望透過教學思維的再建構,能提供更適切的學生學習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厚實學力、潛能開展、並成就自信。

筆者認為「差異化教學」並非新思維或新議題,在教師的專業養成教育與在職成長研習歷程中,適性教學、多元學習、真實評量、因材施教、……等,都是持續不斷學習的專業課題,只是,這一個新名詞的誕生與再聚焦其原因為何,是不是意味著現行教學現場對學生學習真諦的迷失,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而教師在落實差異化教學的同時,實應確實掌握其核心理念,自我檢視教學思維,並思考可行因應策略,以完善每一個孩子學習的客製化教育作為。

貳、差異化教學的核心理念

差異化教學係以多元智慧、鷹架理論、學習風格、大腦發展及真實評量等相關理論及研究為基礎,希望教師能考量學生的個殊性提供適當的學習歷程,以獲致最佳的學習效果。其重要理念有三:

一、尊重學生的個殊性

先天遺傳條件、後天生長環境、情感接收反射、思維運作反應的不同,造就每一個孩子都是唯一的獨特個體,因此,教育的作為不應是單一方案,它必須是能協助每一個孩子不斷成長的適性化作為。

二、保障學生的學習權

教育基本法第8條明訂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這份學習權的保障必須確實符應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需求,才能達到教育機會的公平正義。

三、落實教育的發展性

教師需體認學生是學習的主角及主導者,教師的角色不是傳授全部知識,而是透過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教學資源的提供,為學生創造不同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習得學習的技巧,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能自主學習。

叁、差異化教學的教學思維

有鑑於傳統的教學偏重一致性的知識傳遞,忽略學生學習上的個別差異,讓學習變得被動無趣,讓學習成效備受侷限。差異化教學是有效能教師常常運用的方法之一,為締造所有學生成功的學習經驗,展現有效能的教學歷程,教師在進行差異化教學時應思考下列四點:

一、全面關照學生的學習需求

差異化教學不把學生的差異視為阻礙教學的因素,而是視為教學的起點。在教學計畫實施以前,教師便應針對學生的起點行為、學習背景及學習特質有一定的認識,並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此種教學思維可以避免學生因為教學活動不符合其學習需求而產生學習困難,並可針對已發生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補救教學措施。

二、務實規劃課程的學習階梯

在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就課程內容、實施過程、以及學習成果三項要素考量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可能性。同一節課堂內的課程設計思考應包含「基礎」、「適中」與「進階」三階段的程度內容,要先釐清課程學生學習目標,透過對學生個殊性及學習前置能力的瞭解(前測─考試、提問、報告、實作、表演、預習作業等),進行相對應的課程教學,並結合學習鷹架,給學生伸展跳躍及扎根基礎的時間規劃。

三、多元設計學習的另類評量

評量的目的在於診斷學生學習需求,並據此進行教材教法的調整,而評量的時間點是持續進行的,以確實掌握學生的學習概況。傳統的紙筆評量仍有存在價值,但適時調整評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以真實評量、實作評量或檔案評量等多元形式,讓學生有發揮自己專長及選擇的機會,讓評量不再只是扼殺學習信心。

四、靈活維繫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差異化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不應拘泥於單一的教學策略,應該視情況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彈性的分組教學、多元化的教學材料以及持續性、多樣態的課間與課內評量,為學生量身打造高品質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喜歡學習,也積極投入學習。

肆、差異化教學的可行策略

要在一節課中關照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節奏,是造成許多老師卻步和無法推動的主因,而這困境必須仰賴教師專業的課程設計能力、教師間的同儕合作與學校的支援協助系統,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最大的可能。筆者就教學現場提出幾項可行具體作為及策略,提供教師思考及參照,以有效協助差異化教學的落實實施。

一、掌握學生學習概況

班級級任導師及科任老師應保持密切聯繫及合作關係,相互提供及討論學生學習情形。級任導師尤其須透過多管道的親師交流、軼事化的觀察記錄、持續性的評量表現、以及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等資料,有效瞭解學生的學習脈絡及需求,並協助科任老師共同掌握學生的學習特質與有效方法,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落實教育機會均等。

二、尋求教師同儕合作

在課堂中要兼顧各個不同程度及學習風格的學生,其課程設計及教學模式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構思、準備及因應的調整策略,因此,教師們必須透過各種對話機制尋求合作,以減輕備課壓力。

同學年教師、學習領域教師、學習社群、教學輔導小組、共同備課會議、乃至互為好友的教師伙伴,都可共同合作為相關的教學課程做深入對話,共同建構有層次、彈性、多元的課程實施架構,以及構思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媒介。教師不僅要運用個人的專業知能,更要運用同儕的協助為學生解決學習問題。

三、課堂教學階段實施

差異化教學對老師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教學目標怎麼切割?學習教材難易程度如何區隔?要教什麼?用什麼方法?一起教還是分開教?評量要怎麼評?又要評什麼?時間夠用嗎?這種種的問題,都困擾著現場的老師。

筆者建議課堂的教學要劃分成許多小單位時間來實施,以小學一節課40分鐘為例,可以是20-2025-1520-10-1010-10-10-1020-15-55-20-10-5等,每一個小單位就可以實施一個迷你課程或進行一個小活動,依教師的教學需要或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規劃。

教師必須掌握自己的教學時間,漸漸增加學生的投入學習時間,並透過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分組活動或學習單書寫等學習時間,進行學生個人或小群體的輔助指導。

四、活絡教學策略運用

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學習策略,是差異化教學成功的關鍵要素,因為相同的教材,透過一樣的教學法,不懂的學生還是聽不懂。

適切的學習任務、彈性的分組方式、持續的評量與教學進度的調整,是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原則。因此,教師可以提供不同形式和難易度的教材,提供不同層次的提問和思考,提供學習活動和評量的選擇機會,實施彈性分組和任務安排,實施濃縮課程,安排同儕小老師或學習伙伴,設計多元智能的學習活動,規劃班級學習中心或分站學習,運用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亦鼓勵合適的學生獨立學習。

五、形構學習鷹架體系

為因應學生客製化學習的差異化教學概念,每節課的課程實施與教學規劃應制定學習鷹架,以提供各個學生合宜的學習內容與方式。

教師可以從調整教學內容的多寡和學習內容的深淺來建構學習鷹架,擇定合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依其能力進行學習。低成就學生以基本知識、概念原則或反復練習可學會的學習內容為主;而高成就的學生則以主題探究、深化思考、評鑑賞析或內容加深加廣為主。

另學習內容需與評量做適度的整合,成為整體性的教材;內容朝生活化與實用性發展,讓學習歷程變得更有意義。

六、建置學習支援系統

學校必須提供多層次、完善的學習輔導系統,包括特殊教育(含身心障礙班、資源班、資優班及資賦優異方案)及補救教學系統,提供教師教學支援,亦讓有需求的學生獲得更多的機會與協助。學校亦應積極彙整教學資源建置線上教學資料庫,提供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參考,也適時規劃教師對話、研議、演練與分享機會。

伍、結論(代結語)

學生的個別差異如何在教師的教學中被關注與滿足,這議題一直是教育學者與教師們共同的焦點,而「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正是符應這樣的期待。

要在教學現場永續落實推動「差異化教學」,就有賴於教師專業的持續提升、教師同儕的教學互助與整體制度建構的支持。我們期許,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最適切的學習機會與高品質的教育環境,也期待教師們能透過此一歷程深化教師專業知能,彰顯教師專業形象。

為什麼要差異化教學?

在每個班級中,不同學生不僅是有社經和家庭背景差異,而且在認知能力、背景知識和學習偏好也不一樣,透過差異化教學,可以符應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 所以,差異化教學針對不同能力學生所採取的教與學的過程,旨在配合每一個學生需求,強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個別的成功,而不是期望學生們調整自己來配合課程。

差異化教學如何進行?

差異化教學則有五個面向:內容、過程、成果、學習氛圍、學習環境的差異。 羅美蘭老師說明,實踐差異化教學的策略,首先需瞭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學習風格,然後採取不同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最後則採行多元質性學習評量,來瞭解學生學習成效,作為未來教學之改進。

差異化教學 如何評量?

評量重點改變是指評量需重視歷 程,呈現學生真實學習歷程與進步情 形;並了解學生存有個別差異,不同 學生的成長狀況不同,所展現出的學 習歷程與進步情形自然不同。 評量時機改變是指教學評量必 須要能融合,特別是因應差異化教 學,隨時要能提供學生鷹架與回饋, 形成性評量逐漸受到重視。

如何落實差異化教學?

落實差異化教學的策略,除了 先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學習風格 外,教師需對此採取不同的教學策 略,如彈性分組、互助學習等活動(吳 清山,2012),教師在學生進行分組活 動當中,必須要同時管理兼顧到小組 的學習狀況,並引導協學生進行有效 學習,更重要的是要能培養小組學習 時的自我管理能力,以避免讓整個差 異化教學淪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