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疫苗几岁打

脑膜炎疫苗

【导读】在应对脑膜炎的时候,脑膜炎疫苗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式,而脑膜炎疫苗应该什么时候打,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又有什么样的副作用,以及打疫苗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都将会是我们给宝宝打脑膜炎疫苗时必须要了解的一些问题。

脑膜炎疫苗几岁打

脑膜炎疫苗其实就是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卡介苗,常规打的脑膜炎疫苗是针对A群的,对于其他群不具抵抗力。脑膜炎双球菌有A、B、C、D、X、Y、Z、E、H、I、K、L、W等13个菌群,以A、B、C群为多见。所以如果去国外或是当地流行其他菌群的脑膜炎,要及时注射疫苗。

自普及卡介苗接种和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预后有很大改进,但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我国计划免疫预防脑炎的疫苗有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六个月以上的孩子打两针,间隔三个月。乙脑疫苗要在孩子满8个月注射。三周岁和六周岁各打一次A+C流脑疫苗。

对抵抗力仍不够高的宝宝来说,接种流脑疫苗可有效帮助他们预防流脑的发病,保护健康。

通常情况下,流感疫苗推荐接种使用的人群是2岁以上到15岁以下,但如果本地区有流脑流行,接种范围可扩大至6个月以上的所有人群。6个月至2周岁的儿童,使用A群流脑疫苗初免两针,间隔3个月;2周岁、5周岁各加强一针A+C群流脑疫苗。推荐6周岁至15周岁的孩子接种A+C群流脑疫苗。流脑疫苗注射后7天至10天可化验出血清内出现保护性抗体,2周至4周达高峰。可按照这个规律提前在流脑流行季节前接种。

脑炎分为流脑,乙脑,隐球菌脑炎,真菌性脑炎。一般流脑是在冬春季节发病,乙脑是在夏秋季节发病,通常只有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但是都不是得终身免疫的。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月~4月是发病高峰。流脑病菌存在于人体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与带菌者密切接触,如怀抱、喂奶等是2岁以下幼儿感染的重要途径。人感染流脑后往往没有症状,成为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感染。

这种病表现为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流脑双球菌也可以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的淤点或淤斑。病死率为5%~10%。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免疫接种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某些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反应。副反应即不良反应,是由疫苗引起的一种边际效应,与疫苗产生免疫的初衷无关。疫苗副反应包括发生在免疫接种后的任何不利反应。不利反应有可能是疫苗引起的,也可能是巧合事件。流脑疫苗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副反应,如果有,一般都是低烧,极少数为高烧。

脑膜炎疫苗接种后的反应:接种流脑多糖疫苗后反应都比较轻微。局部可有些红晕和压痛,一般24小时内消退,少数人在注射局部还会出现小的硬块。大多数人没有全身反应的症状,偶尔有人出现短暂的低热。

一般打针后48小时发热到达高峰,以后逐步恢复正常,如体温居高不降,速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一般患有发烧的儿童是不能注射这种疫苗的。一般接种流脑疫苗后的反应应该比较轻微,偶尔有人出现短暂低热,有些大孩子偶尔出现过敏反应,即在接种后的十几个小时皮肤出现疱疹等,此时应请医生诊治。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红晕和压痛,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不用特殊处理。发烧时不能用退烧药,只能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即用冰袋、凉毛巾降温)。

脑膜炎疫苗确实是有效预防脑膜炎的方法,除了国家要求要为宝宝接种脑膜炎疫苗的因素外,很多妈妈们也很有这样的意识,只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脑膜炎疫苗的,在决定为宝宝接种疫苗,为他们的健康保航护驾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来了解,我们的宝宝是否属于不能接种脑膜炎疫苗的类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有高热惊厥病史者;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尤其是脏器功能不全者;有精神系统疾病和精神病者;有过敏史者(包括药物和食物过敏);如发烧或正在处于疾病的急性期,也不宜接种流脑疫苗,可以等康复后再补种。流脑疫苗接种后6~8小时可能出现红晕或压痛感,24小时后可逐渐消退。

事实上,接种脑膜炎疫苗并不意味这百分百的免疫,也并不是长期有效的,只是接种脑膜炎疫苗可以有效防止传染,让宝宝的健康更加有保障,所以,在选择疫苗这样相对更有效的方法之余,尤其是如果我们的宝宝不适合接种疫苗的话,我们应该来了解、学习有哪些做法可以更加保证宝宝的健康和安全。要注意宝宝的饮食、运动等,这样才能让宝宝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快高长大,提高免疫力。

脑膜炎疫苗并不是随便打的,了解好宝宝什么时期才适合打疫苗,将有助于保证宝宝的安全、健康。

流脑疫苗属于免疫规划内疫苗,适龄儿童如果没有禁忌症是必须接种的。流脑疫苗的免疫程序为7、10个月各接种一剂(多选用A群),3、6周岁各加强一剂(多选用A+C群)。

由此可见流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6月龄、9月龄、3岁、6岁。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8月龄、2岁、6岁。

这两种疫苗都是预防脑膜炎的。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

  • 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
  • 早产儿智力发育标准
  • 化脓性脑膜炎传播途径
  • 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
  • 脑膜炎
  • 脑膜炎治疗
  • 流行性脑膜炎
  • 脑膜炎严重吗
  • 细菌性脑膜炎
  • 脑膜炎后遗症
  • 急性脑膜炎
  • 脑膜炎传染吗
  • 化脓性脑膜炎
  • 结核性脑膜炎
  • 病毒性脑膜炎
  • 脑膜炎有什么症状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到医生诊所时,可能要接种一种以上的疫苗,但通常只需注射一剂含几种疫苗的联合疫苗。例如,可一次性注射的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联合疫苗可以减少所需的注射次数,但不会降低疫苗的安全性或有效性。

12 岁或以上的中度至重度免疫功能低下儿童也应在第三次接种基础剂量后至少 3 个月进行加强针注射。可以在第一次加强针剂量后至少 4 个月给予第二次加强针剂量。(参见 中重度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的 COVID-19 疫苗接种指南。) 5 至 11 岁中度至重度免疫功能低下儿童也应在第三次接种基础剂量后至少 3 个月进行加强针注射。

建议所有 5 岁及以上且没有免疫功能低下,且在 5 个月或更长时间前完成 2 剂系列的 BNT162b2 疫苗基础剂量接种者进行首次加强针接种。与 18 岁及以上可以选择任何 COVID-19 疫苗作为加强针注射的人群不同,目前只有 BNT162b2 加强针注射获批用于 5 至 17 岁的儿童。

COVID-19 疫苗可与常规免疫疫苗同时接种。

先前接种过 COVID-19 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或对 COVID-19 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儿童不应接种 COVID-19 疫苗。

Moderna 生产的 mRNA-1273 COVID-19 疫苗 (mRNA) 也正在 18 岁以下儿童中进行研究,但目前尚未获得批准或 EUA。

脑膜炎疫苗有必要打吗?

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 如果你是个即将进入大学院校的青年,并计划入住宿舍, 则需要接种此疫苗。 某些形式的脑膜炎无法透过疫苗来预防。 肺炎 (肺炎球菌) 如果你吸烟、或患有特定医疗病症, 需要1-2剂量。

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几时打?

谁应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何时 接种? 常规接种疫苗 11 至18 岁的青少年建议接种两剂MCV4:第一剂在 11 或12 岁时接种,16 岁时接种加强剂。 这个年龄层感染HIV 的青少年应接种三剂: 在11 或12 岁相隔两个月接种两剂,然后在16 岁时接种 加强剂。

小儿麻痹症疫苗几岁打?

疫苗用于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哮咳)和小儿麻痹症。 对于小儿麻痹症疫 苗,现在同样采用注射方法接种,而非口服。 您的孩子应在3零4个月大(上学前)时接种此强化疫苗

脑膜炎疫苗安全吗?

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 保护青少年免受脑膜炎球菌疾病的侵害。 单一剂量的脑膜炎球菌ACWY疫苗对预防这四种类型 的脑膜炎球菌病非常有效。 疫苗有多安全脑膜炎球菌疫苗具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