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針對禾馨協助詐保案,北檢點出實支實付醫療險投保張數規範有檢討必要。金管會表示,民眾經常反映保障額度不足,金管會將兼顧維護民眾權益和保險公司風險控管機制,進行審慎考量。

台北地檢署偵辦禾馨案,今天起訴禾馨集團營運長林思宏等109人,檢察官並在起訴書中指出,目前法令每人可買3張以下實支實付保單、部分保險契約容許副本理賠,有檢討必要。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實支實付醫療險是以填補被保險人因就診產生的醫療費用為目的,為真正落實實支實付醫療損害填補並維護客戶權益,原則是以正本收據理賠為原則。

林志憲進一步指出,考量實務上有部分公司是採副本辦理理賠並搭配核保加強控管風險,加上為兼顧民眾因應未來高齡社會醫療支出的潛在投保需求,金管會2019年督導壽險公會實施副本理賠管控措施,確立單一被保險人投保整體業界醫療險以3張為上限。

林志憲坦言,金管會仍時常接獲民眾反映保障額度不夠,因此相關規範兼顧民眾投保權利相當重要,金管會仍會基於維護民眾權益和保險公司風險控管機制進行考量,至於是否限縮實支實付醫療險投保張數等規範,金管會將審慎討論,必要時再檢討相關規定。

另外,針對禾馨協助詐保案,有保險業務員成為共犯,金管會是否會進行行政處理,林志憲說,此案目前在起訴階段,不適合針對個案說明。

檢警調查,林思宏等人為提高產婦到禾馨診所生產的誘因及診所營業額,提供產婦修改收據項目和金額服務,將原本不在保險契約理賠範圍的費用,包括醫美、子宮頸癌、新生兒健康檢查等,灌到醫師手術費等費用項目中。

同時,由於並非所有剖腹產均屬保險理賠範疇,檢警還查出,禾馨診所為讓產婦順利獲得保險理賠,讓醫師為自願性剖腹產的產婦開立「胎位不正」的不實診斷證明書,讓產婦得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總計新台幣6738萬3533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約定的保險金額高於市場的經濟價值,超出的部分應該被看成被保險人的不當得利,就像有人一次投保五家實支實付,跟A公司申請實支就已經彌平損失5萬,但當事人卻可以向其他不要求正本的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再取得20萬元。

文:楊履威

保險作為一個契約,指的是要保人和保險人對於保險標的訂定的契約,並且約定保險人要對不可預料,不可抗力的保險事故,負擔財物補償的責任(見《保險法》第1條),並且規定,被保險人對於保險事故,有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的賠償請求權(《保險法》第4條)。

在被保人可以依約請求保險給付時,必須注意一個前提,就是貫徹整部保險契約法的核心原則:不當得利的禁止

禁止當事人透過保險的制度去獲得利益,因為保險目的是為了移轉不可抗力的風險,如果允許或默認當事人可以透過保險去獲利,那無異於鼓勵當事人促成保險事故的發生。風險避免不了才需要保險,這種當事人可以主動發生的危險,是危險上的危險,實質的雪上加霜,關於這種人為的危險,學理上稱為道德危險。

只有保險的補償,低於或不超過於被保人的損失,才可以避免當事人意圖發生危險,才可以使當事人對於標的負擔注意的責任,關於不當得利的規定,《保險法》規定有「超額保險禁止」、「保險代位權」,還有今天要談的——也是市場實務最常出現的——複保險

如果發生意外後因為保險而「多賺」,難道不屬於「不當得利」嗎?

礙於篇幅跟集中,保險代位諒我不談,超額保險的禁止是指要保人不得和保險人訂定,保險金額大於保險標的價值的契約,所謂保險金額,是契約約定保險人負責的最高賠償額度(《保險法》73條),保險價值則是標的物於市場的經濟價值。

如果約定的保險金額,高於市場的經濟價值,就會造成保險人的給付大於實際損失,超出的部分就是被保險人的不當得利,《保險法》當然要禁止。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不過因為市場的透明,跟計算的規則清楚,例如車子的折舊,房屋的實價登錄,在今天要發生超額保險的情況,不是很容易。反倒是複保險的狀況是越趨嚴重。

複保險的基礎是共同保險,指的是多保險人對同一標的承保(一契約),或者是多保險人對同一標的分別承保(多契約)。而保險標的是訂約時無法確定保險價值的,在法律上稱為消極保險,例如責任保險,或是實支實付的人身保險。

複保險跟超額保險的意義不同,後者可以計算保價,所以有利得是當事人事前可知,而複保險是指,共同保險的賠償總額已經超過當事人的實質損失了,超過的部分依照《保險法》的基本原則,自然是不當得利。

生了一場病,病人有投保五家「實支實付」,會發生什麼事?

在大法官釋字576解釋,認為人身保險沒有複保險的適用,然而當時的背景是因為,通說認為人身不能定價,所以自然沒有超過價值的保險,至於一個人要保多少保險,那就是契約的自由,沒有利得的可能。

然而,自從二代健保上路,以及2016年啟動的DRGs診斷關聯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住院支付制度,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把一些疾病,藉由過去數據,針對病人年齡、性別等其他相關資料統計,把每種疾病不同分類,規定有一個健保給付總額上限,超過部分無法申請健保。

因為健保保戶的個別負擔提升,以及自費醫材和醫療項目的增加,市場發現基於人身不能定價的傳統定額型保險,實在發揮不了太多經濟的作用。

從那時起,以當事人醫療收據作為損失證明的實支實付保險,即是以當事人的實際損失,在保險人約定的保險金額內給付的這類保險商品,成為國內醫療險市場的主流。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現任元大人壽董事長,知名保險法學者江朝國認為實支實付是屬於中間性保險,指雖然係人身保險,但因為其損失是可以經濟計算的數值,因此能有損失補償保險的性質,在法院的相關判決也指出,實支實付型保險,仍有複保險的適用。

然而因為釋字576號解釋的援引,加上當時保險局未對損害保險的性質,已經不同576解釋的人身保險為細究,導致大開實支實付之門,沒有限制購買數量的情況下,甚至有聽過持有超過五家保險公司實支保單的例子。

投保五家實支實付是甚麼概念?

假設某甲因疾病支出5萬,明明跟A公司申請實支就已經彌平損失5萬,但當事人卻可以向其他不要求正本的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再取得20萬元。

一個醫療支出,還可以獲利,這就是目前實支實付型損失保險面臨的問題。

金管會必須主動監督,而非把責任丟給被保人的良心

縱使多家實支實付當初設定的初衷,是要處理特殊重大的醫療支出,例如免疫療法或是標靶藥物這種動輒數十萬百萬的金額,需要實支來支應,然而卻沒有考慮到上述小病多賠,換取經濟利益的情況。

人本來就貪婪,尤其面對自己繳費的保單,有這樣的漏洞可以鑽,也不能怪被保人,但主管機關應該負擔監理之責任,雖然金管會已於2019年,下達行政命令規定每人限買醫療意外實支各三張,縱或限制持有保單的總數,也沒有解決小病多賠,這種道德風險的蔓延,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Photo Credit: 中央社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實務上,保險業務員多以生活準備金的說法,銷售多實支保單,這種招攬方法本身就建築在道德危險跟破壞保險制度的精神上,也可見得因為複保險導致保險業的問題產生。例如,今年初停售而且罕見更改舊約費率的,宏泰人壽薰衣草住院醫療附約,當時還鬧得沸沸揚揚上了新聞版面,試問若不是這種利得的心態蔓延,會讓一張持有資本的保險公司甘願承擔金管會的裁處,也要大動作更改契約嗎?

從宏泰人壽的事件,已經可以看到複保險的惡向在台灣保險業界蔓延的問題,當然,你可以把這個問題推給單一公司的精算失敗,懲處嚴厲,殺雞儆猴,然而,本質的問題終究不能逃避,知道多實支且沒有監理的情況下,病小可以賠多,要怎麼去說服當事人不要不當得利?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注意!實支實付險,11/8起限買3張。(記者廖千瑩攝)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消費者注意了!喧騰多時的實支實付險拍板定案,金管會最近發函給壽產險公會,同意公會研擬的「實支實付險副本理賠控管措施」,11月8日起民眾投保實支實付險,最多只能買3張,但醫療險與意外醫療險可分開算,每人可買3張醫療險與3張意外醫療險,政策保險如旅平險、團體險、學生保險等,也不計入張數計算。

實支實付險副本理賠爭議由來已久,一開始原本只限正本理賠,後來才開放副本理賠,因為衍生爭議,實務上也發生民眾一口氣買了十家實支實付險,保險局認為太過浮濫,原擬修改保險法,解決實支實付險副本理賠多年爭議。但市場反彈聲浪太大,金管會放棄修法,決定改由產、壽險業內規下手。

日前也傳出實支實付險擬限買2家2張,市場上又傳出不同聲音,壽產險公會研擬「實支實付險副本理賠控管措施」提給保險局,來控管民眾投保實支實付險的「總上限」,保險局也發函給壽產險公會,確定未來實支實付險最多只能買3張,但醫療險與傷害醫療可分開計算,等於最多可買6張。

根據金管會函示,也有例外不計入的規定,若保戶已經投保一張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又跟同一家保險公司買了一張銜接原給付限額的自負額商品,則自負額商品可不列入張數計算,舉例來說,若保戶已保了限額3萬以下的實支實付險,又跟同一家保險公司買了3萬元以下不賠、賠付3至10萬元的自負額商品,這種2張疊起來拉高保障的商品也不計入3張內。

此控管措施預定11月8日實施,11月8日起就不能再無限制地買實支實付險,最多每人可各買3張醫療險與3張意外醫療險,最多就是6張;若已經買了十多張實支實付險的民眾,11月8日後也不能再買。至於這段緩衝期是否會造成搶買?業者說不至於,各家對於實支實付險其實都或多或少有在控管。

不過實支實付險最後變成每人醫療險加上意外醫療險限額6張,其實6張也不少,業者說,至少比之前完全沒限額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經濟雪崩 中國學者:能利誘台灣的手段快清零了

  •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捍衛經濟利益!荷蘭:ASML設備銷中將自行決定

  •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LTN經濟通》今年黑色星期五 恐有大驚喜?

  •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晶片大戰 中國笑到最後?英媒:過時晶片賣給誰

  •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新安東京防疫險已賠逾3百億 明年恐3度增資

  •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蔣尚義出任鴻海半導體策略長

  •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暴動平息 富士康道歉:技術性錯誤

  • 金管會實支實付公文

    尋找中獎人!7-8月千萬發票2張未領 30元停車發票尚未現蹤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