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联合国

  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巴人民权利委员会)是在1975年根据大会第3376号决议设立的,委员会的任务是向大会建议旨在使巴勒斯坦人民能够行使其不可剥夺权利的执行方案,这些权利包括不受外来干预的自决权利、取得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权利以及重返被迫离开的家园和收回财产的权利。委员会的任务由大会续延,最近一次续延是第74/10号决议作出的决定。

联合国新闻中心

巴勒斯坦 联合国

突发新闻,专题报道,多媒体,会议报道以及更多与联合国相关资源。

了解更多

民间团体

巴勒斯坦 联合国

经认证的委员会民间社会伙伴。

了解更多

联合国系统

巴勒斯坦 联合国

联合国各部门与致力于中东、巴勒斯坦问题的相关基金、项目和机构。

了解更多

  巴勒斯坦是前奥斯曼帝国领土,1922年,国际联盟将巴勒斯坦交由英国管理。前奥斯曼帝国的所有领土最终都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只有巴勒斯坦除外,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除了“协助管理和提供建议”外,还于1917年纳入了《鲍尔弗宣言》,表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委任统治期间,1922至1947年,大量犹太移民涌入,主要是从东欧涌入。1930年代,纳粹迫害犹太人使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激增。阿拉伯人对独立的诉求和对犹太移民的抵制导致了1937年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随后,双方发动的恐怖主义和暴力事件不断。英国考虑了各种方案,想让这片饱受暴力蹂躏的土地实现独立。1947年,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了联合国。更多

1947-1977年:分治计划,1948、1967、1973年的战争,不可剥夺的权利

  联合国在研究了各个备选方案后提议终止委托统治,将巴勒斯坦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国家,一个是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另一个是犹太国,同时将耶路撒冷国际化(1947年第181号决议第二部分)。分治计划中设想的两个国家中一个宣布独立成为以色列,在1948年与毗邻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以色列将领土扩大到占委任统治巴勒斯坦77%的土地,其中包括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地区。一半以上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要么逃离要么被驱逐。约旦和埃及占领了第181号决议本来划分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余下领土。在1967年的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这些领土(西岸和加沙地带),包括东耶路撒冷,之后,这些领土被以色列兼并。这次战争导致巴勒斯坦人第二次外逃,据估计外逃人数达50万。安全理事会第242号决议制定了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原则,包括以色列撤离从冲突中所占领的领土,公正解决难民问题以及终止一切交战主张或交战状态。1973年发生敌对行动,之后,安全理事会通过了第338号决议,其中特别呼吁有关各方进行和平谈判。1974年,大会重申巴勒斯坦人民享有自决、民族独立、主权和重返家园等不可剥夺的权利。次年,大会设立了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并授予巴解组织大会以及联合国会议观察员地位。更多

巴勒斯坦 联合国

巴勒斯坦分治图多数提案

  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多数成员提出的巴勒斯坦经济联盟分治计划示意图。该计划设想将巴勒斯坦分成三部分:一个犹太国、一个阿拉伯国(深色)和耶路撒冷市(白色),其中,耶路撒冷市交由国际托管制度托管。1947年,联合国(成功湖),纽约。联合国图片

巴勒斯坦 联合国

战争给巴勒斯坦造成的破坏

内盖夫一个废弃的阿拉伯村庄(1948年)。联合国图片

巴勒斯坦 联合国

正在跨越边境的巴勒斯坦难民

来自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在黎巴嫩等车(1948年)。联合国图片

巴勒斯坦 联合国

中东人因以色列/阿拉伯冲突而背井离乡

数千名阿拉伯难民艰难地从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穿越侯赛因国王桥(原艾伦比桥)进入约旦(1967年)。联合国图片

1977-1990年:黎巴嫩、巴勒斯坦问题国际会议、起义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宣称要消灭巴解组织。后来达成了停火协议。巴解组织的军队撤出贝鲁特,转移到了邻国。尽管事先说明保障留下来的巴勒斯坦难民的安全,但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还是发生了大规模屠杀事件。1983年9月,巴勒斯坦问题国际会议通过了以下原则:必须反对以色列定居点和以色列所采取的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行动,该地区所有国家均有权在安全和国际公认的边界内生存,实现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合法权利。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爆发反对以色列占领的大规模抗暴行动(起义)。以色列军队的镇压行动伤及大量人员并导致巴勒斯坦平民大量伤亡。1988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在阿尔及尔举行会议,宣布巴勒斯坦国成立。更多

巴勒斯坦 联合国

安全理事会要求黎巴嫩境内各方遵守停火协议

安全理事会要求以色列“立即和无条件”从黎巴嫩撤军,撤回到国际公认的边界。1982年6月6日。纽约,联合国。联合国图片

巴勒斯坦 联合国

秘书长会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日内瓦会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1988年6月27日。联合国图片

1990年代的和平进程

  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和平会议,目的是在安全理事会第242(1967)和338(1973)号决议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谈判和平解决两轨问题:即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问题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问题。多边轨道谈判的重点是环境、军备控制、难民、水和经济等地区范畴问题。随后举行了一系列谈判,最终,以色列政府与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巴解组织之间相互承认并于1993年签署了《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原则声明》或《奥斯陆协定》),以及随后的多项执行协定。根据这些协定,以色列部队部分撤出,选举巴勒斯坦理事会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部分释放囚犯,并在巴勒斯坦自治地区建立正常运作的行政机构。无论是作为国际合法性的守护者,还是在募集和提供国际援助方面,联合国的参与一直都至关重要。1993年的《原则声明》将某些问题推迟到2000年在戴维营和2001年在塔巴举行的永久地位谈判讨论,但事实证明未取得结果。更多

巴勒斯坦 联合国

安全理事会成员就巴勒斯坦的参与问题进行投票

安全理事会成员投票赞成允许巴勒斯坦观察员参与安理会就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当前局势所进行的讨论。1990年10月5日。联合国图片

2000年至今:第二次起义、隔离墙、路线图等

  2000年,利库德的阿里埃勒·沙龙访问耶路撒冷的“尊贵禁地”(圣殿山),随后,第二次起义爆发。以色列开始修建西岸隔离墙,这些隔离墙主要位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内,被国际法院裁定为非法。2002年,安全理事会申明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的设想。2002年,阿拉伯联盟通过了《阿拉伯和平倡议》。2003年,四方(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发布了两国解决方案路线图。200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知名人士颁布了一项非官方的日内瓦和平协议。2005年,以色列从加沙撤出了定居者和军队,却保留了对加沙边界、海岸和领空的控制。2006年,巴勒斯坦举行立法选举,之后,四方提出向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提供援助的条件是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承诺非暴力、承认以色列和接受以前的各项协定。哈马斯2007年接管加沙后,以色列实行封锁。2007-2008年的安纳波利斯进程未能达成永久地位协定。2008年底,火箭攻击和空袭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以色列在加沙开展“铸铅”地面行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第1860号决议。联合国对加沙冲突期间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进行了调查(“戈德斯通报告”)。2009年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建设国家机构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2010年,在以色列定居点暂停令到期后,新一轮谈判破裂。2011年,马哈茂德·阿巴斯总统提交了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申请。教科文组织接纳巴勒斯坦为成员国。2012年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安曼举行探索性会谈。11月,以色列和加沙之间陷入新一轮暴力漩涡,最终由埃及调停达成停火。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获得联合国非会员观察员国地位。大会宣布2014年为“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年”。2013年开始新一轮谈判。巴勒斯坦民族共识政府宣布成立后,以色列于2014年4月暂停了新一轮谈判。2014年7月至8月,以色列和加沙之间爆发又一轮战斗。2016年,安全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定居点的第2334号决议。

巴勒斯坦 联合国

四方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

  从左至右出席记者招待会的有: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哈维尔·索拉纳、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秘书长科菲·安南和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2003年9月26日。纽约,联合国。联合国图片

巴勒斯坦 联合国

大会给予巴勒斯坦非会员观察员国地位

  大会通过决议,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非会员观察员国地位。表决结果是138票赞成、9票反对、41票弃权。大会做出决定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前中)及其代表团一行人在大会堂。2012年11月29日纽约,联合国。联合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