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是 什麼 感覺

李敏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改变均可导致心悸,身体健康者心脏活动敏感性增加时也会有此感受。但很多人无法明确自己的心脏不适是否就是心悸,也不知该如何识别。

心悸 是 什麼 感覺

心悸指人们对于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俗称“心慌”,主观上会有心跳沉重、心脏要跳出嗓子、心脏停跳、心脏乱跳、自觉心脏跳动等感觉。出现心悸的情况主要包括三类:1.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劳累、情绪不好及兴奋等情况下可以出现,也可发生在饮酒、喝浓茶及咖啡之后。因此发生心悸时首先要找一找是否存在以上因素,当这些因素解除时心悸也会随之消失。2.心脏本身很正常,因为其他器官疾病导致的心悸。常见情况包括发烧、贫血、甲状腺及脑血管疾病等。这时需要查找病根才能有效治疗。3.心脏病引发的心悸。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早搏等。

如果是已经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心悸一定要引起重视。患者可采取自测脉搏法,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和严重性。具体方法:保持心情平静,手臂轻松放在桌面或腿上,将食指和中指压在桡动脉处,力度适中,能感觉到脉搏搏动即可。测量时间为30秒,然后将测得脉搏跳动次数乘以2,就是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一般,成年人正常脉搏为60~100次/分钟;若超过100次/分钟,则为心动过速,即心跳频率过快;如果脉搏低于60次/分钟,属于心动过缓。健康人或急性心梗、心肌炎等患者都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心跳过慢可见于正常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但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钟,就要注意了。若自己摸脉搏感觉不连续,有长的间歇,且心跳如同坐电梯时突然下降的感觉,这可能是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早搏若每分钟超过5次,即使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也要引起高度注意,要尽早就医。

如果有心悸症状,患者就医时要告诉医生三件事:心悸发生有没有什么诱发因素,比如运动、饮酒等;心悸是持续存在还是偶尔几下,多长时间恢复;发作当时脉搏的情况,是增快还是减慢,整齐还是不整齐。这三点对于判断心悸原因非常重要。▲

什么是心悸?

心悸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可以感觉到自己心脏的跳动”,你可能感觉到心跳快、心跳慢、心脏搏动有力,亦可感觉心脏“踏空感”,这些都是心悸的症状。心悸是一种非常主观的症状,完全取决于你自身的感受,如果感觉到心跳有任何的不适,那就可以定义为心悸。心悸不一定代表心跳加速,此时心跳可能过快、过慢、不规则、甚至是正常速度跳动。

心悸 是 什麼 感覺

心悸,是病吗?

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心跳不适的体验,心脏健康的人也会感觉到心悸。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心悸的经历,有的人表现为一阵阵心慌不适,有的人则是偶尔感觉心脏漏跳了一下, 很多人认为,自己之所以出现心悸的情况,一定是心脏出现了问题。

首先,心悸并不一定是心脏疾病。心跳不是永恒不变的,心脏敏感者,很容易心悸。情绪激动时,剧烈运动时,高压工作、紧张生活时,睡眠不足时,饮咖啡、喝浓茶时,都容易出现心悸症状,这属于生理性的心悸,往往是由于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或是机体本身内环境的波动所致。

心悸 是 什麼 感覺

其次,心悸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表现,经常性的、无诱因的心悸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热、贫血、甲亢、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脏肥大、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器质性心脏疾病、心理障碍等都会引起心悸。

心悸 是 什麼 感覺

第三,通常认为心悸是由心律失常引起,有过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必须重视自己的心脏健康,如果感觉心悸,最好就医诊断治疗,以免再发严重心律失常。当然,除了疾病诱因外,有研究表明,心悸感觉也有可能与心理障碍有关,这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惊恐与心悸。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表现形式之一,发病时症状除了有强烈的焦虑不安和恐惧、死亡恐惧、频死感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外,都伴有明显的心悸感。研究发现在惊恐发作时患者的心血管症状往往是其最突出的症状,除了心前区痛或难受、呼吸困难、窒息感、咽喉梗塞感, 心悸是其最常见的症状。

2、心理障碍与心悸。心悸患者中的焦虑现象较其他普通患者常见。有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较无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更多报告有心脏症状。在一项190例有持续心悸患者的一年跟踪调查随访中发现,心悸由心源性引起的占43%,而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亦占到31%。

心悸 是 什麼 感覺

心悸,可以自我诊断吗?

心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疏忽大意,所以学会自我诊断对于保护心脏是十分必要的。心悸时,要注意监测这几点:

1、看发作诱因: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现象。相反,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2、看频发或偶发:心悸发作的频率与其病理性与否密切相关。若偶发,最可能是生理性的,若频发,就需要高度重视,及早诊断了。

3、看伴有症状:若心悸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等,此时不容忽视,应立即就医。

4、看既往病史和原发病:如果曾经患有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心悸时必须引起重视;如果既往健康,则不必太过担心。

心悸 是 什麼 感覺

心悸是在心脏正常或不正常情况下均可产生的一种心跳不适的体验,心悸不仅可由心律失常引起,也可由心理障碍和其他生活习惯引起。所以说,心悸不必太过担心,找诱因,对症下药是关键。

关于“心悸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心悸症状是否就患有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心悸指是一种自己觉得心脏跳动时的不适感或心慌感。患者可自觉心跳快、或心跳慢、或心脏搏动有力,亦可感觉心脏「踏空感」,并可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头晕、气喘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自我感觉与实际心率快慢并不相符。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症状,特别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这种症状在很多时候就像打喷嚏、咳嗽一样,是种机体对外界环境或自身变化的反应,经过休息后往往就不再发作。对于少部分人来说,心悸就是一种生病的信号,它可以是由于心脏本身疾病引起,也可以是类似甲亢、贫血等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如果心悸症状频繁、或是持续时间较长、或是伴有胸痛、头晕、气喘等其他症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关于心悸发生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心肌收缩力、心搏量的变化及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种因素有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较易出现心悸,如轻度体力活动、偶发早搏等情况下即感明显的心悸,而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剧烈活动或强的精神刺激时人们方可感觉到,且持续时间短,经休息后心悸很快消失。当注意力较集中于心脏搏动时,患者较易出现心悸,可能与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心搏量及神经敏感性增强等因素有关。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因心率过快、过缓或出现心律不齐而感到心悸。

在各种原因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下(如剧烈运动)之后,心脏搏出量增加,使心肌在收缩期紧张度增高,产生心悸。

心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心悸最常见的病因有全身或心脏神经功能不正常,如神经衰弱和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疾患以及甲亢、贫血、低血糖、发热等。过度兴奋、吸烟、饮酒、饮茶、咖啡或服用麻黄素后也可引发这一现象。外界轻度刺激和劳累、用力过度后引起的心跳加快,多见于神经衰弱的人。

有些人在睡前及刚刚睡醒后发生,常常感觉心跳有时停一次,或是心脏偶尔跳动很重,这种心脏过早搏动大多是功能性的,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不协调引起的,有时可持续多年也不会变为心脏病。但有些心脏过早搏动,却提示可能患有心肌炎、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

心悸可见于各年龄段的正常人,也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有心悸症状并不表示患有心脏病,但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患者中,心悸症状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的多。常常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才能进一步了解。

心悸时自测脉搏能发现问题吗?

多数心悸发作是呈阵发性,当就诊时心悸可能并未发作,这需要患者尽可能提供症状发作时的信息,心悸发作时自测脉搏,数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以及感觉是否有明显的不规律,可以给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也有时检测脉搏或做心电图等检查也没有异常发现。

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地方来摸到自己的脉搏

从脖子到脚背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测脉搏处。

桡动脉:这是自测脉搏最常用的部位,在手腕的大拇指侧。

肱动脉:在肘窝附近,常作为测量血压的部位。

颈动脉:在喉结两边,手轻按压可感觉到,由于此处搏动较强,也常作为急救时判断是否还有心跳的标志。

股动脉:在腹股沟,大腿根窝着的中间,因为位于体表且便于寻找,医疗操作时经常用到。

足背动脉:在内、外踝背侧连线上,两个肌腱之间。

心悸患者就诊时需要告诉医生什么?

心悸是种主观症状,医生往往很难感受到,特别是当患者坐在医生面前时,往往并不是症状发作的时候,所以尽可能清晰的向医生描述自身的症状,这对医生的诊断与治疗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平常发作时记录下述要点进行描述:

(1)发作诱因、时间、频率、病程

(2)有无心前区疼痛、发热、头晕、头痛、晕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失眠、焦虑等相关症状

(3)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贫血性疾病、神经症等病史

(4)有无嗜好浓茶、咖啡、烟酒情况,有无精神刺激史

心悸不治疗自己会好吗?对于功能性心悸患者,也就是没有其他疾病的心悸患者,心悸是可以不治而愈的,但需要做到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兴奋,尽量少吸烟,少饮茶、酒等刺激性大的食品,避免刺激扰动。但对于合并有其他疾病的心悸患者,应接受治疗。

心悸需要做哪些检查?

若怀疑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可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测定血清 T3、T4、甲状腺吸碘率、血糖、血及尿中儿茶酚胺浓度等。怀疑贫血时可查血常规,必要时可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涂片,以进一步明确病因。最重要的是心电图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有无心律失常,还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的性质。若静息时心电图未发现异常,可嘱患者适当运动,或进行 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于怀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还可进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必要时还需做心脏电生理检查。

感冒后心悸需要注意吗?

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一般经过数天就可以自愈。但是感冒有时也可以发生许多并发症,特别是感冒可能会成为其他疾病的前驱症状,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刚发病时仅表现为一般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约 1 至 3 周后才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此时如果去医院检查,可发现有心脏扩大,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验血可有心肌坏死标志物活性升高。

据研究,约有 5% 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因此,凡在感冒后短期内出现心悸、胸痛、胸闷、气急、疲乏、头晕等不适症状,尤其是青少年,需及时找医生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心悸发作会致命吗?

心悸是人的心脏跳动时产生不适感的一种主观感觉,正常人也可发生。一般心悸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之分,单纯的心悸还不足以致命,但当心悸伴有黑曚、晕厥、胸痛、大汗、面色苍白的时候,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大了,需要及时就诊。

心悸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心悸的病因众多,很难一言概之。治疗手段大致可分为:(1) 一般治疗: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2) 药物治疗:如心悸持续或反复,或合并有器质性疾病,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切忌随意自行服药。(3) 手术治疗:如患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选择射频消融或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

手术治疗

心悸患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指心脏射频消融术,少数病人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脏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肌坏死,达到阻断引起心悸症状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技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一次射频消融成功率可以达到 98% 以上,而房速、房扑、室早、特发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成功率可以达到 90% 以上, 阵发性房颤成功率达到 80~90%,在持续性和慢性房颤也可达到 60~80%,再次消融成功率将进一步提高。

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心脏射频消融属于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在 X 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皮肤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经血管送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病变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对心脏的损伤极小。

心悸怎样预防? 

对于所有有心悸症状的患者,都需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咖啡。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悸患者,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生活、工作。

以上“心悸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心悸症状是否就患有心脏病?”来自医学教育网,更多中医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心慌是什麼感覺?

心慌在醫學上稱作心悸,種能感覺到心臟跳動的不適現象。

如何判斷心悸?

如何判斷心悸? 一般人的心跳在正常為每分鐘60至100下,而心跳過快、過慢或「亂跳」這種感覺,都可稱之為「心悸」,在胸口、喉嚨或頸部都有可能感覺到。 而有些人也可能會伴隨著胸口發悶、呼吸困難、頭暈、盜汗等症狀。 心悸可以是持續的,也可以是突然發生。

心律不整是什麼感覺?

心律不整症狀: 臨床上最常發生的症狀心悸、胸悶、胸痛、突然感覺心臟的跳動和撞擊,甚至會有暈眩、昏厥、呼吸困難的情形,此時應立即就醫。 心律不整嚴重甚至會發生血壓下降、冒冷汗、休克、心跳停止、猝死等心臟科急症。

為什麼感覺到心跳?

引起心悸的原因 例如焦慮症、失眠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慮病症等的病人,常常有心悸的現象。 心律不整、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瓣膜性疾病、肥厚性心肌病變等,常會出現心悸。 當我們受到驚嚇、憤怒、從事劇烈運動,或是女性懷孕的時候,也都會有心悸的表現,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